人工智能是引領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標志性領域、核心驅動力量,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強大引擎。河南省人民政府近日發布的《河南省推動“人工智能+”行動計劃(2024~2026年)》(以下簡稱《行動計劃》)提出,充分發揮河南省海量數據資源、良好算力支撐、豐富應用場景、廣闊市場需求等優勢,堅持政府引導、創新驅動、應用牽引、開放融合,聚焦示范效應強、數據基礎好、應用價值高、推廣潛力大的典型應用領域,以推動“人工智能+”行業應用為抓手,探索大模型行業應用落地路徑,一體推進研發攻關、應用迭代和生態培育,打通行業與人工智能融合壁壘,加速人工智能在重點行業規模化應用,打造人工智能發展新高地。
《行動計劃》明確,到2026年年底,力爭2~3個行業人工智能應用走在全國前列,建設一批高質量行業數據集,形成2~3個先進可用的基礎大模型、20個以上垂直領域行業模型和一批面向細分場景的應用模型、100個左右示范引領典型案例,涌現一批制度創新典型做法和服務行業應用的標準規范。河南省相關部門負責人表示,《行動計劃》的出臺,有利于探索大模型行業應用落地路徑,賦能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有利于以應用牽引人工智能技術和產業升級,打造人工智能新高地。
根據《行動計劃》,河南省以重大應用需求為牽引,實施醫療、教育、科研、工業、農業、文化和旅游、城市管理、生態保護、防災減災等重點行業應用示范,探索人工智能在能源、金融、人力資源、消費等行業多元化應用,形成人工智能行業應用新生態。
其中,在人工智能+城市管理方面,重點發展智慧交通、政務服務、社區治理等應用場景。依托新型智慧城市試點建設,在城市大腦建設中運用大模型技術,構建互聯網地圖數據、物聯網傳感數據和位置服務數據等多元融合的城市時空運行數據框架,實現智慧城市底層業務統一感知、關聯分析和態勢預測。構建交通大模型,精準預測交通流量及擁堵情況,優化交通信號燈控制機制,推進固定線路、封閉園區等場景下的智能駕駛發展。依托“豫事辦”等平臺,接入政策問答、流程管理等領域大模型工具,推進政務辦事精準指引和高效審批。聚焦社區“人和事”,構建現實社區與信息模型全方位“鏡像映射、實時互動”等數字孿生體系。
在人工智能+防災減災方面,重點發展災害預警、突發事件處理、防汛、地質災害防治、火災防控和消防救援等應用場景。深化公共安全領域智能防控、感知等技術應用,集成建設災害風險快速研判、智能分析、科學評估等分析模型,建設重大災害風險早期識別和預報預警系統,實現預警信息多手段、多渠道、多受眾發布。實現將物資、隊伍、風險點、監測設備信息數據整合到時空“一張圖”,為防災減災精準協同指揮和支援調度提供基礎數據支撐,構建廣域覆蓋的消防感知網絡和智慧聯動的火災防控體系,提高火災預警防控和應急救援的信息化支撐能力。
《行動計劃》從提升算力供給能力、夯實數據要素基礎、推動大模型創新發展、搭建共性技術平臺、加大人才引育力度、探索應用制度創新等方面明確支持舉措。同時,保障“人工智能+”行動落地實施,河南省將加大財政資金投入力度,統籌用好相關專項資金,支持標桿性和示范性人工智能行業應用工程和應用場景研發平臺建設;鼓勵金融機構開發特色金融產品、量身定制金融服務,引導天使、創投、風投等機構加大對人工智能初創期項目和高成長性企業的支持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