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日前,湖南省6部門聯合發文,要求加強湖南省農民工工資支付監控預警平臺建設,工程建設領域行業主管部門要將所有工程項目納入行業平臺,有關部門及金融機構的工程項目信息、用工管理信息、農民工工資專用賬戶信息等數據實時向省監控預警平臺傳送,以實現動態監管。
評論:目前,我國有農民工近3億人,維護好農民工的工資報酬權益,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進社會和諧穩定意義重大。隨著經濟模式的快速發展,拖欠農民工工資的原因也越來越復雜,急需通過現代化的信息手段提高根治欠薪工作的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探索利用大數據等信息化手段,強化線上線下一體化監管,發揮“大數據+”的疊加優勢,采取務實措施,解決用工信息不透明、計薪結算不準確、維權證據缺失等治理難題,常態化協調處理與農民工工資支付相關的矛盾糾紛,讓勞動者投訴有門路、維權有保障,將欠薪隱患化解在萌芽狀態。
農民工工資支付監控預警平臺,依托“互聯網+”打造“智慧監察”服務模式,不僅為農民工工資權益保障上了一道安全鎖,也讓勞動監察更“智慧”。一方面,監控預警平臺運行機制主要通過企業及時錄入、全過程動態監控預警、監管部門聯合處置三個環節,做到根治拖欠農民工工資事前有預防、事中有監督、事后有處置,從制度機制上保障農民工勞動報酬權益;另一方面,通過行業部門、企業、銀行、農民工等多方共同參與,實現對農民工工資發放全流程線上監管、動態監控、實時預警,從源頭上杜絕和減少欠薪問題的發生,變被動“清欠”為主動“防欠”,切實維護農民工的合法權益。
毋庸諱言,工資報酬是廣大農民工最直接、最核心的權益。讓欠薪行為失去生存的“土壤”,是考核做好保障農民工工資支付工作成效的指標。通過預警平臺實現一網通管、實時監管、動態監管,真正做到欠薪隱患早預防、早發現、早處置,才能切實護好農民工的“錢袋子”。
下一篇:打造“云端”上的安居超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