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幣化存款,有時也稱為存款代幣,是法定貨幣銀行存款的區塊鏈代表。它們由銀行發行,由這些銀行的法定存款支持,并且可以在私人或公共區塊鏈上運行(盡管由于這些實體受到嚴格監管,因此它們希望完全控制訪問權限)。在某些情況下,例如摩根大通的 JPM Coin,它們用于結算摩根大通客戶之間的交易。在其他情況下,例如法國興業銀行的 EURCV,它們可以轉移給沒有在發行銀行開立賬戶的客戶,但必須將其列入白名單。
代幣化存款通過消除交易和結算執行中的一些步驟來提高法定貨幣的效率,同時提高發行人的透明度和靈活性。
另一方面,儲備穩定幣* 是由法定貨幣支持的區塊鏈代幣。發行人可能是也可能不是銀行,承諾通過允許隨時贖回來保持代幣相對于所選法定貨幣的價值穩定。(*其他類型的“穩定幣”,如算法穩定幣和收益穩定幣,差異很大,暫時不考慮。)
這聽起來像是代幣化的存款,但事實并非如此。穩定幣并不代表存款,而是通過支持儲備與法定貨幣價值掛鉤:一個小小的區別卻帶來巨大的差異。
差異是操作上的、概念上的和法律上的。
它們做不同的事情
在操作方面,存款代幣從一個客戶轉移到另一個客戶通常會觸發法幣從一個賬戶到另一個賬戶的鏈下轉移。代幣代表銀行存款,因此法幣賬戶余額理論上必須與代幣賬戶余額相匹配。
另一方面,穩定幣不涉及在后臺調整法幣賬戶。它們在用戶之間自由轉手,底層儲備賬戶不需要關心。它只需要按需兌換,由誰來兌換并不重要(這是一個小小的簡化,因為不是每個人都可以兌換,但并不重要——那些不兌換的人可以在多個平臺上用穩定幣兌換法幣)。
這引出了概念上的差異。存款代幣旨在成為傳統存款的更具流動性的版本,而不是替代品。它們并不是要取代法定貨幣,只是讓它更有效率。
然而,穩定幣更像是一種替代品。它們最初是為了避免法定貨幣的需求而創建的,當時加密貨幣交易所無法獲得銀行賬戶。它們迅速成為不僅是一種變通方法,而且是一種更有效的方式(更快、更便宜),可以在交易所之間轉移資金,即使在有法定貨幣入口時也經常被優先考慮。
存款代幣由銀行為銀行客戶創建。它們代表銀行存款。
穩定幣最初是為那些無法獲得銀行賬戶的人創建的。它們是銀行存款的替代品。它們代表價值,而不是商業安排。
更重要的是,穩定幣是不記名票據:誰持有它們,誰就擁有它們。它們是資產。
存款代幣不是不記名票據。它們代表資產,在這種情況下,即銀行存款。
這給我們帶來了這兩個概念可能的法律演變。原則上,從監管機構的角度來看,銀行存款代表沒問題,銀行存款替代品則更成問題。
這就是它變得特別有趣的地方,也是這兩個概念意外開始融合的地方。
這也是它變得哲學的地方。
這對于貨幣的未來意味著什么?
貨幣的基本原則之一是“單一性”,即無論誰持有或以何種方式持有,一美元就是一美元(選擇一種貨幣)。這是監管機構希望控制美元發行的原因之一,以確保貨幣法的基本假設之一始終成立。在一個有多個美元發行者且沒有中央擔保人的世界里,也許并非所有美元都是平等的。
正如我們所見,穩定幣并不總是滿足“單一性”。一個 USDT 或一個 USDC(選擇兩個最大的例子)并不總是等同于一美元,盡管它們往往會恢復到基礎價值。因此,監管機構在技術上不能將它們視為“貨幣”。此外,Tether(市場上最大的穩定幣 USDT 的發行者)不受聯邦存款保險公司 (FDIC) 的保險,因此 1 USDT 背后的擔保與 1 美元背后的擔保不同,這在理論上可能會影響貨幣價值。
那么,如果不是“貨幣”,那么穩定幣是什么呢?證券,類似于可交易的貨幣市場基金?這有點奇怪,因為它們被用作貨幣,而且肯定不滿足豪威測試的“利潤預期”標準。“共同企業”是另一個豪威標準,其成功與發起人或投資者池有關,也很難證明。
更重要的是,穩定幣滿足了貨幣的“既定”定義:它們結算交易,被廣泛接受,是許多資產的記賬單位,可以長期保持其價值。
但它們打破了單一性要求,這對決定誰可以合法發行和使用它們的監管機構來說是一件大事。
如果它們最終因為缺乏單一性而被歸類為證券,類似于無收益的貨幣市場基金,那么我們就會有以前截然不同的概念的融合,這可能會開啟金融運作方式的更深層次的轉變。通過穩定幣,證券可能會成為一種被廣泛接受的貨幣替代品。
一美元不是一美元
好吧,那么在監管機構眼中,存款代幣可以被視為貨幣,而穩定幣則令人困惑地不是,對吧?別這么急。
存款代幣可能代表貨幣,但這并不意味著它們在法律上就是貨幣。首先,它們面臨不同類型的風險。銀行存款實際上并非全部存在——大多數都是借出或投資的。因此,如果銀行倒閉,存款代幣可能會沒有大家想象的那樣得到支持。存款也是如此,但它們通常至少有部分保險。目前,代幣化存款沒有。
技術故障可能導致付款錯過甚至重復,可能導致存款代幣余額與法定賬戶余額不匹配。如何解決這個問題,誰來決定?
此外,一些創新的銀行思想家談到了引入存款代幣可編程性的可能性,以提高其效率和靈活性。有條件付款更多的是一個錢包問題。但想象一下,存款代幣包含一段代碼,可以觸發某個功能,例如訪問出價或支付股息,這并不是什么天方夜譚。
這聽起來很酷,但它將存款代幣的特征變成了不僅僅是貨幣代表的東西。如果代幣可以變成其他東西,它還是錢嗎?它是否滿足“單一性”要求?它是否符合交換媒介、價值存儲和記賬單位的建立定義標準?
我希望,一種新型轉移技術在“老派”貨幣經濟學強大但有限的范圍內爆發所帶來的難題將使更多人意識到更新定義和概念的必要性。
就目前情況而言,監管機構被對過去理解的狹隘堅持所束縛,拒絕接受新技術需要新的思維方式。通過將“可接受”的用途限制在我們已經可以做的事情上,當局正在阻止真正的創新幫助鞏固和改善進展。
這讓我想起了斯坦福大學教授保羅·薩福的一句話:“我們傾向于使用新技術更有效地完成舊任務。我們為牛鋪路。”
當然,我們可以做得更好,但第一步是認識到新的飛牛不再需要道路,現有的貨幣定義不必要地受到限制,阻礙進步的監管機構變得越來越無關緊要